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可以说是Z基础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提起行政诉讼时,被法院认定超过了起诉期限,将会直接决定不予受理,即使侥幸受理的也会因此被驳回起诉。也就是说,如果提起的行政诉讼过不了起诉期限这一关,法院根本不会开启案件本身的审理,更别提实现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了。
本身法律知识在民众当中普及程度就比较低,而行政诉讼,跟政府打官司,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接触的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一旦有需要打行政官司时,很多人就因为缺乏行政起诉期限的相关知识而导致错失维权良机,到后来咨询律师明白过来时才发现为时已晚,无法补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那么,冠领说法第一期,就跟大家说说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根据Z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诉讼的一般时效为3年,Z长时效为20年,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一般为6个月,Z长时效分两种情况,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案件Z长期限为20年,其他案件为5年。这里之所以会有一般期限和Z长期限的区别,是因为行政诉讼的起算点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而不是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那么就有可能一个行政行为作出后,由于某些原因,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时,已经过去了非常久远的时间,这个行政行为的影响早已平息多年,给与当事人诉权意义已经不大,反而徒增法院、行政主体负担,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法律规定了Z长期限,也就是,当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在六个月内起诉时,距离政府作出行政行为已经过去5年,与不动产相关的行政行为作出过去20年,也属于超过起诉期限。
之所以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这么短,Z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行政效能的考虑、督促行政相对人尽快起诉。我们知道,在行政诉讼中,大部分举证责任都是由行政主体一方承担的,一个行政行为作出的时间越久,行政机关提供证据的难度就越大,耗费时间也越长。假设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像民事诉讼一样延长到3年,那么可以想象,行政机关将承受多么巨大的诉累。虽然这在表面上似乎跟我们自身的利益并不相干,但是如果这成为一种常态,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政府效率的低下,必将导致整个国家、社会发展迟缓,Z终恶果还是会落到每一个人头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不得不承认的是,行政诉讼期限的短暂,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使得他们的损失丧失救济途径,但是要知道,在Z初的行政诉讼法中,一般的起诉期限只有3个月,可以说现行起诉期是立法者在行政效能与保护公民诉权两者之间折中的结果。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各位读者,在得知自己的利益受到某行政行为损害,要及时提起诉讼,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即使你的诉求再合法,即使所诉行政行为违法事实再明显,如果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你的权利也将无法得到保护。
编辑:侯学飞
撰稿:马佳斌